本篇文章672字,閱讀大概需要1分鐘
2009年4月,奧利奧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丹麥的一座咖啡館里,坐著400多萬人的老總,坐在一旁,在奧利奧的工作室里,為大家解說了一則十分經(jīng)典的廣告,用了六個餅干作為創(chuàng)意的“伏特加”。
這六個餅干有3個一級記憶點,一個是超級圖案,一個是有位孩子的漫畫家的名字,一個是獨特的創(chuàng)意,每一個小故事,都讓奧利奧非常引人注目,大家都記住了這個品牌。
奧利奧不僅擁有“超級記憶點”,還有超級符號。什么叫超級記憶點?就是品牌的傳播內容,其關鍵詞是品牌可以用到的,也就是“超級”。這個超級記憶點,在任何一個品牌傳播的創(chuàng)意都是具備超級記憶點的,讓人聽了不由自主地記住了品牌。
除了制作和傳唱這些記憶點之外,奧利奧還為這六個餅干設計了一個超級廣告片,主要圍繞這六個記憶點,投放在紐約時代廣場、華爾街商報和巴塔哥尼亞等超級符號中。這個廣告片看似簡單,其實是奧利奧想傳達的核心概念,也是品牌所要傳達的內在價值。
那么,什么樣的傳播才具有超級記憶點呢?
根據(jù)廣告大師威廉·伯恩巴克的說法,只有5%的記憶點可以產(chǎn)生購買轉化。那么哪些能夠產(chǎn)生購買轉化的品牌才能打造超級記憶點呢?
首先要明確一點,打造超級記憶點,必須具備社交貨幣的屬性。
社交貨幣,即持有額度很高的人會認為擁有某種象征性的價值,會獲得某種歸屬感。
比如耐克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符號,而打造的這個廣告,在社交媒體中被傳播了大量。為什么呢?因為它不僅有自己的人格化和符號化,同時也為品牌塑造了一個大眾化和時尚化的形象。
再比如說,杜蕾斯的文案一直是這樣的,“只要你敢寫,沒有之一,只要你夠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