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1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有些直播間下單不斷,你的卻像在跟氛圍談天?
上周有個做服飾的老板跟我吐槽,說直播間天天砸錢投流,終局受眾進來瞅兩眼就劃走。你猜癥結(jié)出在哪?不是貨不行,是話術(shù)沒踩準受眾的心跳節(jié)奏。咱們說人話——不會在緊迫時刻遞梯子讓人下單。就像你逛商場望見促銷,店員只會喊"全場五折",但聰明的導(dǎo)購會說"這件襯衫你穿去見甲方,氣場直接拉滿"。
痛點:受眾劃進來看三秒就想跑
這時間萬萬別吼"別走啊后面有福利",試試把手機屏當成你家客堂的窗戶:
救命話術(shù):
"剛進來的姐妹看這件開衫,料子軟得像你養(yǎng)了三年的貓肚皮"
"東北老鐵留意看這件羽絨服,零下30度可能讓你在雪地里拍抖音不哆嗦"
對比測驗:
常規(guī)話術(shù) | 場景化話術(shù) | 終局對比 |
---|---|---|
"這款毛衣不起球" | "穿它抱娃喂奶,蹭半天也不起毛" | 停頓時長+28秒 |
"現(xiàn)鄙人單送襪子" | "下單這件大衣,送你雙能塞進雪地靴的厚襪子" | 轉(zhuǎn)化率增強3倍 |
痛點:購物車加了三回還沒付款
這時間別催"抓緊付款",得給她個壓服自己的臺階:
救命話術(shù):
"姐們兒我知道你在想啥,這裙子能機洗能烘干,帶娃濺上輔食也好搓"
"拍這件別選運費險,我敢保證你家娃撕不爛這布料"
信任背書四件套:
痛點:比價狂魔在糾結(jié)
這時間得把價錢拆解成生涯賬本:
救命話術(shù):
"這鍋能用五年,算下來天天就一毛錢,比點外賣的打包盒還便宜"
"買四件套送兩枕套,相當于白賺兩杯奶茶錢"
價錢邪術(shù)三板斧:
看這三個指標就夠:
舉一個真實案例:某母嬰直播間把"奶粉營養(yǎng)好"改成"夜奶不用開大燈,單手能搖勻不結(jié)塊",當月復(fù)購率從17%飆到41%。
老司機掏心窩
干了五年直播,我發(fā)現(xiàn)個真理:受眾買的不是商品,是商品能帶來的生涯場景。就像賣鍋不說導(dǎo)熱系數(shù),要說"周末能給老公煎出米其林同款牛排";賣四件套不提支數(shù),要說"賴床時被窩暖得像在海南度假"。
下次寫話術(shù)前,先把商品扔進這三個場景試試:
記著啊,做直播不是念仿單,而是給受眾造夢——夢里滿是用你家商品后的美妙畫面。你品,你細品,是不是這一個理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