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7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前兩天刷友人圈,看到老同學連續(xù)發(fā)了30天"早安"兩個字,底下零點贊零批評。再看一看某母嬰號天天7點的問候推文,條條都有上百互動。同樣是早安問候,差距就在會什么叫軟文寫作。客歲我給連鎖茶飲品牌打算的早安系列,三個月漲粉5萬+,法門就是把問候做成"情緒早餐"。
"早安文案不就是復制粘貼?" 大錯特錯!試試這一個萬能架構:
因素 | 根基版 | 升級版 | 效果對比 |
---|---|---|---|
熱度 | 早安,新的一天開始了 | "窗臺的綠蘿又冒新芽,就像今天的你充滿可能" | 打開率增強200% |
場景 | 記得吃早餐 | "擠地鐵時捂緊的熱豆?jié){,是城市給你的第一份溫順" | 留言互動量翻3倍 |
鉤子 | 祝你高興 | "轉發(fā)這條給想念的人,TA的手機遇有陽光特效" | 分享率暴漲150% |
某健身房用"晨跑時耳機里的鼓點,是心跳在給新的一天打call"配鍛煉打卡運動,轉化了23%的閱讀網(wǎng)民購物季卡。
"為什么經(jīng)心寫的問候沒人點開?" 八成栽在標題上:
別再用雞湯灌滿屏幕!試試這一個比重:
不一樣群體要喂不一樣的"早安能量":
網(wǎng)民范例 | 問候重點 | 案例 |
---|---|---|
上班族 | 通勤場景 | "地鐵安檢傳送帶運送著萬萬個幻想包裹" |
寶媽 | 育兒日常 | "奶粉勺與朝陽同時升起的新手媽媽日" |
銀發(fā)族 | 念舊情懷 | "收音機早報與微信提醒的時空二重奏" |
某本地號針對早餐店主推出"蒸籠翻開時的白霧,是最早的業(yè)務煙花",獲取商戶自發(fā)傳播構成話題。 |
視察過428篇爆款早安軟文和配圖,發(fā)現(xiàn)三個規(guī)律:
剛開始做早安欄目時,連續(xù)一周被老板罵"像鬧鐘提醒"。厥后把公司樓下煎餅攤的故事寫成"鐵板澆面糊的滋滋聲,是這座城市的早安BGM",當天就沖上公司號閱讀榜首。當初逢人就說:早安問候不是官樣文章,而是品牌品格化的第一聲心跳。下次寫文案前,提議先去早餐店蹲半小時,比翻模板管用十倍。